本网讯 第六届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国际研讨会(ICSUE2010)于2010年11月4日至6日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比利时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学者230余人参加了会议。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教授与会并作《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形势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几个问题》的报告。
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国际研讨会是一个连续性的、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国际会议,也是一个国内外权威机构联合主办的高层次论坛,代表着科学计量学与大学评价领域的国际学术前沿和水平,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会议期间,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学会(ISSI)主席、比利时工业科技学院罗纳德・鲁索教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数据调查中心主任罗伯特・莫尔斯研究员,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主编费尔巴蒂,英国QS调研公司主任马丁・因斯,台湾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黄慕萱教授,英国肯特大学商学院刘文斌教授,台湾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国际交流处处长、辅仁大学侯永琪教授,日本广岛大学黄福涛教授、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邱均平、赵蓉英教授,汤森路透科技集团中国区总裁刘煜博士等国内外学者做了大会报告。
我校谭细龙教授、王慧玲副研究员合写的“Teachers College of provincial status and functional evaluation”(论省属师范院校的地位和功能评价)英文论文被大会录用,入选大会论文集,已于2010年11月2日由《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ICSUE 2010专辑)》公开出版。谭细龙教授应邀参加了研讨会,并在第三分会场做了专题发言。谭细龙教授在发言中指出:我国当前的大学评价指标体系比较适合于研究型大学,尽管也有机构做分类评价,但尚没有人做分层评价。而中国的大学有综合,理工、农业、林业、医药、师范、语文、财经、政法、体育、艺术、民族院校12个类别,这12类不同高校办学性质明显不同。大学评价不但要考虑这种分类,更应考虑同类大学的不同办学层次,比如师范院校就有部属重点师范院校、省属本科师范院校、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三个层次,这三类不同的师范院校办学条件不同,办学层次不同,招生批次不同,学校功能和服务对象也都不一样,不能用同一标准进行评价,必须在同类高校中分层评价。所以,大学评价必须分类、分层评价,对不同类型学校的评价指标应有差别;对同一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评价权重的分配也应该不一样,比如,研究型院校的“科学研究”应占较大的权重;教学型院校应着重“人才培养”;师范类院校评价指标的设计应该凸显“师范性”等等。只有评价指标体系特色鲜明,才有利于引导大学办出各自的特色。谭细龙教授的观点在会上引起了强烈共鸣,得到大会主持人的赞赏和肯定,《光明日报》教育部主任记者宋晓梦女士随后对谭教授就省属师范院校的评价问题进行了访谈,并建议谭教授在省属师范院校的评价上做更大范围的研究,力争做出一个省属师范院校的排行榜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