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都要巡视学生宿舍


请学生们聚餐,有时也露一手
楚天都市报讯(本报记者徐颖 尚炜)最近,听朋友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有个辅导员蛮过瘾,这个叫姚勇的80后,被学生们称呼“姚妈妈”。“姚妈妈”管学生有一套,有的学生晚上打游戏不睡觉、上课手机挂QQ、打瞌睡,他都有招把他们管得心服口服。
90后的大学生是很有个性的一代,这位80后小伙子凭什么,让学生跟他这么“铁”?昨日,我们跟踪了这位“姚妈妈”的生活。
缝缝补补唠唠叨叨,学生送他“姚妈妈”外号
昨日上午9点多钟,我们来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光谷主校区,矮山环抱中的校园内楼宇相连,绿意盎然。
骑着电动车来门口接我们的姚勇,黑黑胖胖,一笑眼睛眯成一条缝,给人朋友般感觉。上午天气还有点凉,可是他的头上却直冒汗,手里还拿着两个棒棒糖、一个装满五颜六色纸条的透明塑料罐,憨厚可爱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
他说,他刚刚参加了一个班上的主题班会,跟学生们一起进行了党史知识抢答赛,他所在的队获得第二名,每人获得两个棒棒糖的奖励。而这个透明塑料罐里装的是他要求学生们写下的“心愿”,“这几天抽空跟学生们一起埋到学校后面的山上,等到他们毕业的时候再挖出来,看看彼此的心愿是否实现了。”说这些事情的时候,小伙子的眼里散发出幸福的光芒。
接了我们,姚勇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一栋教学楼,他掐准了时间9:50,生物技术及应用班上的学生刚刚上完《化学》课下课,他要趁着课间时间,跟大家宣读选举出来的班委会新成员。宣读完毕,姚勇对我们说,必须回办公室了,从现在起到10:20,是上午学生最长的课间休息时间,来办公室找他的学生最多。
我们在一旁看到,他被陆续前来的学生团团围住,有问上党课的、有请假的、有来找他拿班级相册的……这个“姚妈妈”果然竭尽其“妈妈”职责,耐心细致地给学生答疑出主意。末了,还不忘让学生带话:“让那个李向东(得了肾结石,周二早上被姚勇送到医院诊治)一定要多喝水,我早就跟你们讲过了,平常要多喝水。”
姚勇现在带了14个班级、共471位学生。同学们说,类似这样注意身体、注意安全之类的话,“姚妈妈”一天要唠叨好几遍。难怪同学们给他起了这么个外号呢。最开始叫姚勇“姚妈妈”的是09级化学班的邹芳,大一上学期期末辅导员盯得很紧,有一天宿舍“卧谈会”的时候,她和室友玩笑说“我们应该给姚导再另起个外号,我看叫他姚妈妈比较合适。”很快,这个外号不胫而走。
中午12:30我们跟着他去男生宿舍“查寝”,只见小男生们一口一个喊着“姚妈妈”,叫得很亲昵。学生们说,有时候他们打篮球把衣服腋下撑开了,“姚妈妈”看不过去,要他们把衣服脱下来,一针一线地把裂口缝上去。姚勇听着也笑:“一开始,他们有人还不愿意,嫌我补得太难看,现在我的技术比以前好多了。”
发起脾气来很爷们,学生对他又爱又怕
别看现在姚勇满脸笑容,学生们说,“姚妈妈”发起脾气来也很吓人、很爷们。
2009年新生军训的时候,姚勇觉得教官不够严厉,训练中间一休息就是半小时,站在一旁的他按捺不住,冲上前去喊话:“全体起立,休息10分钟就够了!”学生们踢正步基本动作练不好,他就跟学生一起练,学生站多久,他就站多久,甚至头上顶一瓶水保证不掉下来,跟学生进行站军姿比赛。那个时候,新生对这位辅导员还不太熟悉,有人还说遇到了一个“魔鬼辅导员”、“变态辅导员”。但姚勇有他自己的一套说法:“军训就是我们进入大学的第一课,它锻炼一个人的意志。我要让学生从军训开始,就对自己高要求,最后优秀就会成为一种习惯。”2010年暑假,姚勇带2009年级生物科学教育两个班60个学生,到广水大贵寺国家森林公园做植物学的野外实习。山上悬崖峭壁,非常危险,姚勇身上背着一个大医药箱,脖子上挂着一个大喇叭,不停地嘱咐学生,一定要注意脚下,一定不要走散了。这个时候,他看到有学生拿出手机拍照片,顿时火冒三丈,对着大喇叭大喊:“那个××(叫拍照学生的名字),你给我站在原地不要动,等我过来跟我一起走!”那个学生真的吓得一动都不敢动,其他许多女同学也都吓得愣住了。
曹俊文是该校2009级生物科学班的班长,她说:“‘姚妈妈’本来就长得黑,一发脾气脸就变成了黑紫色,特别吓人,但第二分钟他的脾气马上又下去了,同学们对他是又怕又爱。”
对付上课聊QQ睡觉,他以情动人
要让学生“又怕又爱”,靠吼人是不管用的,这个“姚妈妈”有他的尖板眼。
今年新生入学后,姚勇发现这些90后学生上课时喜欢拿着手机挂QQ,为此他很是头疼了一阵。最后他想到了办法:每天上课前,他会抱着个竹筐子到问题比较严重的班级,要求不能自觉的学生把手机放在筐子里,下课再取走。
有学生晚上喜欢打游戏,姚勇就拉上这些学生一起跑步、打篮球。“等他们运动得精疲力竭,回到宿舍就没有精力打网络游戏了。”还有的学生上课睡觉,只要被姚勇抓到了,便要罚学生中午到他办公室来午休。有学生说:“去老师办公室睡觉,刚开始还觉得蛮新鲜,可是看到老师中午还在工作,我在睡觉,惭愧了。”姚勇说,其实孩子们都是很讲感情的,他就是要用真情去感化他们。
采访时我们碰到该校2009级生物科学班的张莹盈,小姑娘说:“我们有事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姚妈妈’。”张莹盈老家在贵州,去年寒假返校时,火车晚点,到达武昌火车站已经凌晨一点了,孤身一人的她非常害怕,给姚老师打电话,很快姚勇就骑着电动车赶到车站接她,回到学校都已经凌晨3点钟了。
“姚妈妈”无秘密,什么都喜欢跟学生讲
自从2006年留校,开始做辅导员的工作,姚勇每天7点起床,晚上10点多才回宿舍。头3年,他都是住在学生宿舍里,这两年学校住宿改革后,他才搬到了教师宿舍。去年他买了精装修的70平米新房,到现在他都没有进去住过,只是有时学生想去“高级”地方玩一玩,他才带他们到新家,下厨给学生露两手。他对学生们说:“有空就常来,现在姚老师还可以做主,等哪一天姚老师家里有了女主人,你们想来都不方便啦!”
这个“姚妈妈”就是这样,什么都喜欢跟学生讲,就连他的“感情生活”,学生们都了解得一清二楚——接触过什么人;相亲时的糗事,如在星巴克相亲,给女方买了杯咖啡,自己只要了杯矿泉水;到现在为止还是单身汉一个。学生们都很关心,“姚妈妈”给他们找的“未来老爹”(女友)是个什么样子。
姚勇告诉记者,他出生于贫困的农家,当年家里只能供一个孩子上大学,妹妹把上大学的机会让给了他。“供养孩子上大学,是件不容易的事情,父母付出了很多。既然他们父母把孩子交到我手上,我就有责任和义务把他们带好。实际上,跟学生在一起,更多的是青春和快乐,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做不完的事情,没空想其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