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奚遥 李慧欣)11月15日至16日,首届“灾害文学与文化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武汉成功举办。会议由我校灾害文学与文化研究所主办,汇聚全国数十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文学与灾害记忆、文化反应机制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研讨会开幕式由文学院院长、校灾害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龙珍华主持。副校长张红梅致开幕词,她肯定了会议主题的前沿性与现实关怀,期待会议取得丰硕成果。西南民族大学徐希平教授、扬州大学张堂会教授、中南民族大学赵辉教授作嘉宾发言,为会议奠定坚实学术基调。

15日上午,大会主题报告分两场进行。第一场由武汉大学涂险峰教授主持,扬州大学张堂会教授、湖南师范大学蒋振华教授、西华大学李朝军教授、湖北大学何海燕教授,分别从当代文学、道教书写、唐宋诗歌及清代诗论等维度切入,深化拓展灾害文学研究领域,西南民族大学徐希平教授对报告给予高度评价。
第二场报告由西华大学李朝军教授主持。龙珍华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自然灾害作为文学创作的重要内容,已形成脉络清晰、成果丰厚且形式多样的灾害文学发展史。她以李白为例,探讨灾害文学书写与灾害文学史的建构问题。西南民族大学徐希平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刘勤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余祖坤教授,分别从羌族文学、灾害神话及清代文人家族等角度,系统呈现灾害文学研究的多元路径与丰富面向。评议人湖南师范大学蒋振华教授指出,这些研究共同构建起多层次学术格局。
15日下午,三个分会场同步开展专题研讨。第一组聚焦“灾害记忆与文学在场”,探讨从世界文学到具体文本的灾害叙事;第二组围绕“文学阐释与文本内外”展开,凸显跨学科研究特色;第三组为硕博青年论坛,展现年轻学者的新锐视角。
16日上午的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余祖坤教授主持,扬州大学张堂会教授担任评议。北方民族大学马志英教授、江汉大学龚红林教授、湖北工程学院贾平教授、西南民族大学王猛教授,分别从清代少数民族灾疫诗文叙事伦理、《哀郢》创伤书写重构、民间灾害叙事系统综述、早期中国灾害记忆跨文本流动等维度,进一步拓展灾害文学研究的学术视野。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刘保昌研究员作精彩点评,强调灾害文学研究不仅是学术议题,更关乎人类共同命运与文化实践。
闭幕式上,专家一致认为,本次会议标志着中国灾害文学研究进入更系统深入的新阶段,在相关领域学术创新、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期待未来产出更多具有启发性与标志性的成果。(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新闻中心编辑 夏锐)












